+ 13594780478
作为一个重工业发达的北方大国,
我们脑海中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印象,
毛妹~~?(?????)
不好意思刚放错图了~~o(╥﹏╥)o
不过,自己与俄罗斯辣妹两个人,
开着那台熟悉的俄罗斯面包车,
一起在荒野旅行,
或是想象在玩吃鸡,
确实是宅男们梦寐以求的场景。
而在现实中,
这样的军用武器,
似乎才代表着俄罗斯的工业产品。
可说到俄罗斯的民用和乘用汽车,很多80后、90后、00后对其的印象几乎为零,使得这个邻居虽与我们接壤,但俄系车却成为了中国人脑海中最神秘的车系,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建国开始到改革开放之前,由于西方的经济封锁和意识形态的原因,除了我国自产的汽车,就数俄罗斯(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汽车最常见,例如前苏联的高尔基、伏尔加、拉达、莫斯科人、吉斯等品牌。我国建国初期生产的汽车基本都以俄系车为仿制对象,我国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汽车——解放牌CA10卡车,原型车就是吉斯150。
说实话,俄系车并不优秀,不仅可靠耐用性差、油耗高,而且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合理,乘坐不舒适,特别是可靠性方面,俄系车是出奇的差。由于原本是为了俄国的冰天雪地设计,到了气候炎热的中国三天两头就得修,更何况很多还是上年纪的老车。
但那时的中国,汽车对普通家庭来说遥不可及,街上要么是部队的军车,要么就是国家机关的公务车。这些车好歹还是有专职司机伺候,一有问题马上修,保证了出勤率,而且俄系车又是为数不多的选择,有车用总比没有好,这些缺点就算不能忍也得忍。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大量欧美日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进入中国,让中国人见识到了什么才是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加之小汽车逐步进入普通家庭,可靠性和舒适性都愈显重要,毕竟家用车是需要车伺候人而不是人伺候车的。俄系车原本就没有产品力优势,加上质量又差,很快就被进口和合资的欧美日系车所取代,走进了博物馆或送去报废。
虽说俄系车在如今的中国路面已经基本看不到,但并不代表已经消失,除了少数被收藏、仍坚持上路的老车,我们还能通过平行进口的正规渠道进行购买。
其中最出名的是拉达泥瓦,它从上世纪70年代生产至今,是俄罗斯国内年销量最大的车。在拉达品牌被雷诺-日产集团收购后,现款泥瓦改名为4X4,内外设计小修小改,并把化油器引擎更换为电喷引擎。它具有很强的越野性能,被誉为“俄罗斯的铃木吉姆尼”。只不过泥瓦除了越野强悍外,俄系车一贯的缺点它一个不落,加上空调制冷很差,让这台俄国国民车即使在中国只卖10万左右,也只能是富人的玩具。
另一款比较出名就是瓦滋猎人,这款车同样从上世纪70年代生产至今,新款换装了丰田的2.7L引擎,售价15万以上。其定位与我国军用吉普BJ212完全一样,都是军队通勤车,因此猎人的设计之落伍、配置之低,相比拉达泥瓦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它的定位与BJ212过分重叠,越野性能与BJ212在伯仲之间,但在国内却没有BJ212的情怀,因此在中国比拉达泥瓦还要更罕见一些。
此外,瓦滋猎人还发展出了一款外观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的越野面包车——瓦滋旅行者,这款车和瓦滋猎人一样,都是游戏吃鸡里面那几款车辆在现实中的原型车。
首先,受冷战大环境影响,前苏联时期国家的工业重心就是军工、造船、航空航天等重工业,日用轻工业产品匮乏,基本需要进口,因此注定不会在民用乘用汽车上花太多心思。汽车主要为了满足军队和国家机关通勤的需要,研发时要么就本着不管好不好用,反正能用就行的原则,很多型号甚至被设计成一次性的消耗品,坏了就扔;要么就是领导人专车那种制造不计成本,但完全也没有利润可言的特供产品。
其次,前苏联时期封闭的计划经济市场,让人民几乎接触不到西方先进的民用乘用车,国内车企和西方车企也几乎没有技术交流,整个国内市场由几个自主车企独大,人们只能买国产车。前苏联汽车市场总量虽不大,但行政保护和垄断的地位也足以养活这些车企。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的缺乏,让前苏联汽车工业走进闭门造车的死胡同,日积月累,与欧美日汽车的差距越拉越大。
另外,前苏联乃至现在俄罗斯的国民经济水平都比较差,人民收入不高,人口也只有一亿多还在负增长,汽车年销量也就200万,可以说整个汽车市场的体量就很小,消费能力弱,市场根本没有足够的驱动力让俄罗斯的车企研发新产品。而你说出口嘛,这样子低水平、与欧美日主流车型的技术差距足足有半个世纪的汽车,放到公平竞争、产品力说事儿的海外市场,根本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前苏联的轰然解体让俄罗斯的制度和经济体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接盘的叶利钦政府在执政初期全盘西化,缺乏对自主车企的保护,导致脆弱的俄罗斯汽车工业直面外国优秀汽车产品的冲击,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下,遭到外国产品降维打击,国内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完全被外国车企占领,而自己只能固守低端入门乘用车市场和商用车领域。
回答这个问题,相信会让很多俄国人的内心十分心酸,但就小编个人实话实说,俄系车或许真的看不到未来。
刚才也说到,俄罗斯市场很小,自主车企缺乏进取的驱动力,这导致它们缺少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资金,很多所谓的新产品要么都只是换汤不换药、改改外观内饰的老车,要么甚至是直接购买外国淘汰车型的技术图纸、生产线和知识产权来生产,再换壳换标到市场上卖。而且就算研发了新产品,也不一定有很多人买,也不一定竞争得过外国产品,甚至不一定能回本,很可能是一笔看不到前途的高风险赔本买卖。
而这样又会让俄罗斯车企进入另外一个死循环,从前是因为被政府保护不想创新发展,而现在是没有能力去创新发展,别说从零开始正向研发符合当今主流水平的新车,就连拆车逆向研发的能力都不具备。所以就只能永远活在过去,占据大量产能,浪费资源,成为“工业垃圾”,怎么看都是悲剧。
但是,包括俄罗斯本土在内的全世界消费者是很现实的,绝大多数人除非是闲银子多,否则是不会为了情怀而买车的。俄系车在本土市场,除了情怀和价格优势以外,其他方面根本没有竞争力,就只能固守最低端的入门市场;而在除了独联体国家、蒙古、朝鲜以外的海外市场,俄系车一没情怀,二没产品力优势,保有量极少,零部件难找,就连价格也不一定有优势,可以说一无是处。想翻身?不可能的!
看完文章,相信不少读者都会对俄系车的境遇感到叹息,曾经的社会主义老大哥,现在生产的汽车却谁也不想要。不过在看到俄系车悲惨遭遇的同时,我们更加要为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感到自豪,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得以蓬勃发展并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离不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离不开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定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北京212如今仍然在产在售,可谓是跨越世纪的古董级情怀越野车了。212的技术平台来自于当时苏联的嘎斯69,五六十年过去了,212依然健在,嘎斯69又如何了呢?
和212差不多,嘎斯69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瓦滋猎人。而且近几年瓦滋猎人也开始进口到国内了。从外观上也是很明显的能够看出这辆来自俄罗斯的瓦滋猎人和212的关系,目前的瓦滋猎人基本是保持了上世纪70年代一次小改款之后的外观,车头圆形的大灯、较大隆起的发动机盖,和212如出一辙,只是机盖一侧比212少了防空灯。
普通版的瓦滋猎人车头没有大包围式的前防撞护杠,带有前护杠的叫做瓦滋猎人丛林版,因为这个大护杠的原因,这个版本的前脸看上去和212更为接近。
车身侧面更是能够看出这辆瓦滋猎人和212的表兄弟关系,三角门,推拉开启式的车窗,甚至是车窗和门框的铆钉式固定也是和212一样的,满满的年代感。
不过瓦滋猎人的车尾造型也比212好一点,如今的212后备厢还是只能开启下部很小的一块部分,而这辆瓦滋猎人的侧向开启式后尾门则是和BJ40很相似了。
虽然外观是50年前的设计,但是这辆瓦滋猎人的内饰却依然和212一样,基本是六七十年前的风格,中控台直接是大面积的裸露的铁板,连塑料覆盖件都没有,各种功能开关按键就直接固定在铁板上!
虽然这辆车有着50年前的外观,60年前的内饰,看上去沧桑感十足,但是越野能力却不一般,上山下河秒杀普拉多。该车标配分时四驱系统,默认情况下为2驱,带有高低四驱切换,低速四驱扭矩放大为2.542倍。前悬架是非独立式、带防倾杆的弹簧避震系统,后悬架是钢板弹簧式,再加上加大的接近角和离去角以及高离地间隙,这车的越野和212一样,是最原始最纯粹的,上山下河嗷嗷的!
瓦滋猎人的动力系统为2.7L汽油机,最大功率94.1kW,最大扭矩209.7Nm。该车配置了两个油箱,油箱总容积为72L。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拉达尼瓦究竟如何,为何被称为俄罗斯风味的工业垃圾?说到你们不了解的拉达尼瓦,肯定有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要喷我了。拉达尼瓦是个俄罗斯的越野车,带低四,3个门是个工业垃圾。对对你们都对。但是我今天来补充一下,国内没进口的拉达。
反正这就是拉达尼瓦,国内常见的是白色的。但是这个车还有高配的你们知道吗?
我的意思,拉达有5门版本的。
这个就是个5座版本的,虽然也是1.7的发动机。然后5速手动挡。好吧,3门5门一个发动机,手动挡。
后排如此,照样没有头枕。后轮的轮还是占用了后排空间,然后,门板还是挺好看的。
外挂式备胎,非承载式车身、机械四驱这些都是这款车的标配,也算是历史遗留的的产物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款车的车身尺寸与我们的北汽212一样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还是2380的轴距,4100/1730/2010mm的车身尺寸,如果说变化,就是将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全新调校,2.7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94KW,最大扭矩210牛/米,百公里标准油耗15升,升级为5速手动变速箱,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动力组合在没有升级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之前对来自尔罗斯的拉达尼瓦感觉配置低的话,看到这台车瓦滋猎人,你就会觉得拉达尼瓦还是很豪华的,这样的配置和做工,估计也只有北汽212可以与之媲美了,如果你去过我们的边境城市二连浩特,你就会发现大批蒙古商人都是选择这款车作为运输工具,就算磕磕碰碰也丝毫不在乎!
如果要问这台来自俄罗斯的瓦滋猎人SUV多少钱,目前的市场销售价为13.88万元!不知您有何感想呢?
只算越野车的“半成品,因为动力水平极差,拉达尼瓦老款装备的是一台1.7L-NA发动机,新款换装1.8T涡轮增压机与6AT变速箱匹配。不过目前销售的还是老款,以拉大的水平研发出的发动机也是够呛,这台1.8T的最大扭矩能超过250N·m就算不错了,特点还会是油耗高动力差。所以拉达尼瓦的技术水平还是停留在上个世纪,这台车在2021年已经一文不值了。
同样都是进口SUV车型,一边是来自丰田的霸道、陆巡卖的如火如荼,一边是进口宝马X5、X6的加价销售,为什么同样是进口方式而来的俄罗斯神车拉达尼瓦和瓦滋猎人这么不受欢迎呢?原因很简单,车型老、配置低,售价高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应该是那里的工业比较多,但是发展并不完善,很多人都来恶评。
来自俄罗斯的越野面包车,四驱带大梁!15.88万值吗?
在大多数车迷的印象当中,硬派越野车就应该是丰田兰德酷路泽或者日产途乐之类的样子,目前国产领域能拿出手的硬派越野车就是哈弗h9和北汽BJ40,同样也都是比较硬派的越野SUV造型。其实除了越野SUV之外,MPV面包车也是可以越野的,比如老一代车迷还记得曾经的三菱得利卡,很多人就把它当成越野车来用。而最近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一款非常特殊的新产品,这款车竟然来自于俄罗斯。
新车型命名为瓦滋旅行者,听到瓦滋这个品牌名字,相信会有不少老一代车迷情绪激动,因为瓦滋猎人经典越野车当年在国内保有量很高,是很多老一代车迷的梦想座驾。而这款瓦滋旅行者和瓦滋猎人属于同时代产物,这款产品同样属于越野车类型,虽然外观看上去更像上世纪的面包车,但是拥有非常展示车身架构,带有大梁整体桥结构。
首先看这款瓦滋旅行者的外观设计,车身外部没有什么塑料材质,全部都是铁皮钣金,正前方提供比较复古的圆形卤素大灯,整部车就是圆滚滚的造型风格,完全没什么潮流设计语言,还是几十年前原汁原味的设计,侧面提供策划完配置,车身总长度只有4390mm,轴距更是只有2.3米之间,不过内部最多可以塞进去11个座椅,完全能当一台小巴车来使用。
打开车门之后会有一点失望,车内设计甚至比国产北京212越野车还简陋,大量的黑色硬塑料材质廉价感十足,车门上面并没有电动车窗按钮,因为这款车现在继续搭载手摇车窗,内部座椅设计基本上就是直角,坐上去之后感受不到什么豪华舒适感,开起来整部车静音效果完全可以忽略,而且会感受到足够的路面颠簸,这才叫真正的路感清晰。
该车型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正式进入预售阶段,预售起步价达到15.88万,这样的价格划算吗?如果和国产的全新北京212相比,这款俄罗斯进口的越野面包车显然不太划算,价格更贵不说,配置反而更低。即便搭载了2.4升排量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极限输出也只有147马力,峰值扭矩更是只有230牛米,这样的动力表现远远不如北京212型车型提供的2.4t涡轮增压发动机。
所以总结来看这样一款俄罗斯越野面包车完全就是小众化产品,可能会有一部分资深越野车迷为情怀买单,买到手之后对内饰进行一番改造,其实也能够应付越野路况,但是千万不要提什么舒适感,开这样的车上街回头率会很高,但是那是感受到底有多难受?那就只有驾驶员自己知道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同样是“老古董”越野车,瓦滋猎人进步明显!值得北京212学
如果你是一位资深越野爱好者,对北京212车型应该很熟悉了,这款车甚至是国产乘用车的鼻祖,60多年前就走向了量产,可惜这几十年之间,北京212越野车型的改变并不大,如今依然在量产的北京212同样采用手工生产线,造车的工艺精度已经比较落后,而且动力配置和科技配置都很简陋,这也就导致了北京212车型家族的没落,如今国内玩家很少会选择北京212越野吉普车了。
其实同样作为“老古董”越野车型,来自俄罗斯的“瓦滋猎人”简直就是北京212的兄弟车型,这款前苏联的工业产物同样非常经典,如果在30年前拥有一台瓦滋猎人越野车,在路上绝对是焦点。近日瓦滋猎人系列车型进行了一次更新,还专门推出了特别版车型,这次更新之后的进步非常明显,细节设计已经开始紧跟潮流,值得北京212车型模仿学习。
首先看外观设计方面,新款瓦滋猎人车型保持了经典的方盒子造型,车头还是比较复古的圆形卤素大灯,丛林特别版车型还专门增加了高强度钢管保险杠,高配版本甚至提供原厂的电动绞盘,这种专业配置可以带来更优秀的脱困能力,尤其是单车走穿越路线的情况下,一套电动绞盘往往可以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这种越野套件的多元化配置也应该出现在北京212上面。
车辆侧面同样是非常熟悉的金属钣金质感,尤其是经典三角门造型非常亲切。瓦滋猎人采用的是原厂AT越野轮胎,再加上铝合金高强度防脱圈轮毂,通过性是很强的。打开车门之后可以看到瓦滋猎人的内饰设计有了一些年轻化设计,中控台面上虽然还是比较廉价的传统机械仪表,但是车内增加不少亮色搭配,至少营造出了比较年轻化的内饰氛围。
瓦滋猎人搭载的俄罗斯自主研发2.7升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这极限输出94.1千瓦,也就是128马力的水平,这样的动力输出和北京212的1.5T汽油机相差并不大,209.7牛米的峰值扭矩能够基本满足越野需求,再加上几乎纯机械机构的分时四驱系统,整部车的可靠性是比较高的,就算出现一些小故障,一般也都是比较简单的机械故障,很容易维修,几乎没什么电子配置。在低速四驱模式之下,瓦滋猎人的峰值扭矩可以放大2.5倍以上,这就是低速越野的实力保障。
所以总结来看,瓦滋猎人虽然配置不高,但是人家已经在积极探索年轻化设计思路,而且让该车型具备更多的越野装备,只要持续优化更新,将来瓦滋猎人车型也会有更好的产品力。而北京212越野车要想重回主流市场,也有很多槽点设计需要优化更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